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科研项目  >>  正文  

用热血创造出的荣耀——我校在湖南省第十三届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更新时间:2016-09-30
      8月28日,10支湖南理工学院派出的队伍,有6支在长沙捧起了“中仁教育杯”湖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奖杯——5项应用开发类和1项程序设计类奖项,后者第一次扫除了该类竞赛零成绩的尴尬。

      所有这一切,看似举重若轻,但它们没有一个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们是用血汗有规划、有目标、有决心的发展起来的。

      现在,当我们提到未来数年的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我们的头脑里至少是有具象的:在第十二届的程序设计竞赛中,我们有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而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知道它还有漫长的进步生涯,它大有机会变得更强。在下一届竞赛之前,我们有时间成为一支更有竞争力的队伍。此时发生的,是属于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让人为之期待的美好故事。


有千里马,亦有伯乐


      高座栋所在的参赛组,是唯一获得ACM程序设计竞赛奖项的队伍,而他本人也是被计算机学院严权峰院长亲自相中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得从C语言课上说起。

      高座栋是数学学院15级的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活跃的思维方式,都显示出高座栋对程序设计方面的极大兴趣。严院长私下与他进行了交谈,高座栋虽然不懂比赛的具体细节,但关乎程序设计,他便来了兴趣,表示愿意加入。严院长便向周小强院长助理推荐了这个学生。老师的伯乐识马,给了高座栋一个更加了解程序设计的机缘。

      此次校选不仅面向计算机学院,也面向信息学院、数学学院等兄弟院系,广泛发掘人才。高座栋所在的参赛组就是一个混合型组合——数学学院的高座栋,信息学院的谢平福,计算机学院的李志诚,三个人裹挟着不同的能量,让1+1+1的效果远远大于3。高座栋在数学思维上比较灵活,李志诚擅长于编程语言的理解,而队长谢平福综合了部分计算机和数学的能力以及在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不同专业的组合给他们知识上的互补和思维的开阔,这也是他们成功不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有机会,亦有准备


      2014年参加程序设计校选赛只有436人,今年的参赛人数已经达到了755人。

      省决赛在初秋的8月27-28日举行,战士们在初夏就已经摩拳擦掌,着手准备。而6月份开始的校选赛,他们就必须在5月份之前备战。

      参加应用类竞赛的魏宇,在4月份便拉着组员吴佳跃,向王勇智老师询问关于程序设计的比赛事项。急切的心情被安抚后,王勇智告诉他们:准备校选赛,你们需要一个思维细致的女同学组队。参赛的心情是如此兴奋,魏宇立即邀请班上学习认真的学委彭慧加入他们的队伍。有了王勇智老师做指导,他们开始了项目制作。

      今年大有创新的师生培训方式,也在为学生们助力。本届参与竞赛的学生,更加占据主导、主动地位。在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队伍中,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讲解解法,让学生从讲解中发现细节,在讲解中提高自我。每个人都通过和队友的针砭、讨论,发现自身不足,提高竞赛水平。

      ACM程序设计竞赛难度大,涉猎知识面广,涵盖了算法、图论、计算几何、网络流、数据结构、大数据运算等多门学科,20多个专题。指导老师压缩时间,细化知识点,要求学生每个专题花三天的时间吃透、消化---半天时间老师讲理论、两天时间学生做训练、最后半天共同讨论查缺补漏。

      校选出来的7支队伍,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精力的打磨,留下了4支。


有拼搏,亦有团队


      从校选赛到省决赛,没有一支队伍在拼个人,大家拼的都是团队。团队的坚持、团队的狠劲,是队伍成功的奠基石。

      校选赛之初,吴佳跃组在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项目时,初稿已成,项目基本可以运行。唯一的问题只在于要根据王勇 智老师的设计框图完善一些bug,不巧的是,吴的电脑发生瘫痪,大量的项目细节表现都在保存其中。修电脑花了半个月,大大拖累了项目进度,交稿的截止时间愈加紧迫。好在三人分工细致,吴佳跃和魏宇负责项目的编程,彭慧负责文档,熬夜赶工,终于赶在最后时间交稿。

      7月15日-20日,应用开发类作品竞赛省初赛前十来天,吴佳跃组发现项目有重大问题要修改,三人心急如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调整整个项目,无异于从头开始。他们每天查资料、请教老师,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就是奋战在电脑前。常常是忙到凌晨,倒头就睡,有时甚至连洗澡都顾不上。一天三餐都是一个人负责去打包回来,狼吞虎咽之后,又敲起了键盘。事后回忆起来,队长吴佳跃眼神中充溢着满满的感动:“真的很感谢这个团队的付出。”

      “那个时候,老师几乎每天到实验室里来。项目开发是十分繁琐的工作,老师给我们领头,给我们一些思路和技术意识启发。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老师都会主动跑过来指导我们。”

      吴佳跃继续回忆,“有一次,文档出了问题,三个人蒙圈了都找不出来,无奈之下打电话向老师求助,晚餐时间老师立即就赶过来帮我们检查,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老师的细心严谨、耐心付出,让我们敬佩,陪伴我们到深夜,让我们感动。”

      这是一个励志故事,这是一个努力、自律、严格训练、卧薪尝胆终有回报的故事。江一帆组指导老师聂础辉说道:“学生的刻苦是关键,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得到肯定是应该的。”

      谈及收获,吴佳跃感慨道:“专业知识深入很多,眼界开阔很多,辛苦这么些天很值得。”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个过程是美妙的;将不熟悉的三个人磨合成一支坚锐的队伍,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他们是一群有天赋的选手,天赋难得,比天赋更难得的就是相互认同,相互选择,相互守望,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三个月的坚持中,有无数个难熬之夜他们熬不下去,三个月的学习中,有无数个瞬间他们满满的成就感。就像现在,无数个难熬的日夜都被写成了“他们的故事”。

      或许,这才是竞赛的意义,这才是我们心心念念,无法释怀的占有、信仰、热血与青春。七月流火,盛夏已过。荣耀也许会随风而逝,但拼搏的热血青春,是会镌刻在他们生命深处的。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 邮编:414000 传真:0730-8640916
Copyright @ 2011 湖南理工学院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