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荷”接机第一小分队。团杭州市委供图
能力+担当 书写中国青年风貌
“在一次接机任务中,外宾的一部分行李在另一架飞机上,行李中有第二天会议需要用的材料,当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他十分焦急,我们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提供帮助。让外宾先回酒店休息,我们替他取行李,再将行李送回酒店。”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于彤说。
作为负责接机的“小青荷”,凌晨两点完成接待任务,早上七点继续接待下一位外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虽然工作密度和强度都很大,但作为东道主,能招待宾客,我很光荣。”于彤说,“作为中国大学生,我们有能力,就要去担当。”
同样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谭普州,与另一名“小青荷”一起负责90名司机师傅的后勤工作,“司机师傅出任务的时间是随时的,他们经常赶不上正点吃饭,我们会在房间准备一些饼干、面包之类的干粮,不管什么时间,司机师傅都可以来敲我们的门,我们也会24小时待岗,服务好每一位司机师傅。”谭普州说。
作为第一批上岗的“小青荷”,却被分到后勤保障的工作,谭普州心里难免是有落差的。他说:“开始不太习惯,后来觉得虽然自己接触不到外宾,但如果能做好司机师傅的后勤工作,让他们在出任务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就会以最好的状态服务外宾,通过这个窗口,也会让外宾了解中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谭普州的门再次在深夜被敲开时,司机师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忙回到自己的房间,而是坐下与他们聊天。原来这位司机师傅在接待外宾时,热情的服务、简答的英语,获得了高度赞赏,外宾送给他一枚徽章作为礼物。“虽然我只是一个小螺丝,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有‘钉钉子精神’,也是在为G20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像谭普州这样的“小青荷”还有很多,程思遥所带领的“小青荷”志愿分队,也未能分配到自己憧憬的岗位,作为一名身兼带队老师职责的志愿者,帮助其他“小青荷”消除负面情绪成了她的重任,“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我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作为带队老师,要及时发现和开导情绪不高的同学们。其实我们也发现每次‘小青荷’都会迅速调整自己,更积极地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
赵星伦在采访中说到:“虽然我做的工作十分普通,但只有每个‘小青荷’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G20峰会才能更好更顺利地进行。只有每一朵‘小青荷’都散发芬芳,整个会场才可以花香四溢。”
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出征仪式。团杭州市委供图
用热情为志愿服务注入新鲜活力
在杭州,志愿者随处可见,并不仅仅为大型赛会而生。除了专门服务G20峰会的“小青荷”以外,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56万人,志愿队伍23000余支,社会组织6500余个。
志愿服务,在这座城市,早已蔚然成风。122个志愿服务“微笑亭”遍布杭州景区、车站、大街小巷,也已经成为杭城一道靓丽风景。
李晓凤是一个有着十年志愿经历的“新杭州人”,她说:“大学期间参与西湖景区的志愿服务,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毕业后我留在杭州生活,继续在‘微笑亭’把我知道的杭州故事讲给更多的游客。”
谈起这几年间“微笑亭”的变化,李晓凤表示,从一把伞,没有确切的名称,到2010年建立第一个“微笑亭”,再到现在“微笑亭”不仅帮助游客问询解答,还提供多种多样的特色服务,杭州的高速发展决定着“微笑亭”的变化。
G20前夕,“微笑亭”迎来“小青荷”的加入,为“微笑亭”注入新鲜活力。“‘小青荷’的加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微笑亭’,他们专业的英语能力是对志愿服务最大的帮助。”李晓凤说。
“小青荷”赵星伦说,在“微笑亭”服务的经历让他记忆深刻,“我服务于火车站外的‘微笑亭’,当时一位聋哑人十分焦急和紧张地向我求助,他的手语速度非常快,我只能猜出大概意思,我试着跟他沟通,可他依旧很慌张,无法冷静下来听我说,最后我把猜想写在纸上,给他看后,他一个劲的点头。”原来这位聋哑人从网上购票后,不知道如何取票,火车即将发车,才万分焦急地来到“微笑亭”寻求帮助。
“虽然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的魅力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G20结束后,我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将此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经历运用到更多的志愿服务中。”赵星伦如是说。采访中,“小青荷”纷纷表示会将志愿服务进行下去,以G20峰会为契机,开启志愿之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希望通过我们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风貌和志愿者的风采”“小青荷”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同时这也是每一个国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