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攀登峰值 敢叫日月换新天
翻开历史卷轴,1516年,38岁的托马斯·莫尔用《乌托邦》鸣响社会主义的首枪。
如今,社会主义已经从最初的空想,正向着东方大国的复兴华丽转身。而这一转,倾注了无数青年的整整五百年的奋斗!
1848年,在社会主义历经了三个多世纪的摸索后,终于迎来西欧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急需科学理论指导的契机下,一部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作诞生——
《共产党宣言》,它的执笔者卡尔·马克思只有30岁。
也许当时年轻的他未曾想到,他与他的思想将在遥远的欧亚大陆另一头落地生根,席卷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虽然这次会议并不为众人所知,但会议上诞生的一个叫“布尔什维克”的名词却对日后俄国的十月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这一年,列宁33岁。
很快,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布尔什维克”传入了已经饱受屈辱的东方雄狮——中国。
1918年,由李大钊先生执笔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为正在救亡图存的中国青年送上一缕希望的阳光。这一年,李大钊29岁。
三年后的嘉兴南湖游船上,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一年,中国命运的大船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那一年,日后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只有21岁。
时代呼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
“95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肯定青年在关键时刻的力量。
穿越五百年,社会主义史是一部青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史也是一部青年奋斗史。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挺身而出、争攀峰值,才走出了一条祖国昌盛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如何争攀峰值 与祖国同频共振
青春因冲动而热血,也因选择而迷茫。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怎样的道路、做出怎样的抉择将决定着青年最终可以企及的峰值。
据开国元帅叶剑英的女儿凌孜女士介绍,她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起父亲的青春岁月。在参加革命初,叶帅就曾参与过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任教授部副主任。北伐期间,更是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四军参谋长等职位。
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叶帅行军时,常常是一匹马和一顶轿相伴左右。骑马骑累了就可以坐轿子。在随行的勤务兵挑着的担子里,全都是洋酒和进口食品。可以说,那时的叶帅已经完全拥有了同龄人乃至常人不可企及的优渥生活。
然而,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了更多数人的幸福,叶挺放弃地位和享受,毅然选择为民族和国家而战斗,终成一代名帅。
不止在战争年代,在和平年代,选择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努力的青年英才也同样大有人在。
雷锋20岁那年,为响应组织号召,刻苦学习驾驶拖拉机技术;之后在组织的再次号召下,前往辽宁鞍山成为一名推土机手;参军后,他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直到他的生命定格在22岁的最后时刻,他依旧在为祖国贡献着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间科技发展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便更加需要青年科技工作者勇做贡献。
2008年,已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光明的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作出全职回国的决定。最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高端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离开美国时,他曾饱含感情地讲道,“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人生选择,祖国命运。
不难发现,唯有青年的人生选择同祖国选择一致并产生同频共振时,才有可能争攀到人生的峰值。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这样激励青年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也正因如此,习总书记为青年担当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当代青年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连点成线,又为中国梦的实现画出了一条青年担当的峰值线,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致敬青春!奋斗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