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级精神  >>  正文  

湖北"青马工程"学员的抗洪暑假:不忘初心为百姓 哪里需要去哪里

更新时间:2016-08-30

  "青马工程"的学员正在灌装砂石袋。 中国青年网记者岳巍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岳巍 李拓 通讯员 王兵)"集合!明天出发去防汛抗灾一线!"这是7月9日,刚刚在海军工程学院集合准备参加军训的一群小伙收到的奔赴抗洪救灾一线的命令。那时,他们还沉浸于集合时的新鲜感中,有的彼此还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

  匆匆收拾行装,7月10日早上9时许,十位小伙出现在了黄冈武穴市石佛寺镇的武山湖旁。

  据了解,作为长江中游上的港口城市,武穴市的抗洪抢险压力颇大,炎热的天气更是让这座紧靠江边的城市有种"水深火热"般的感觉。

  刚下车,他们就接到了首个任务,灌装搬运砂石袋加固堤防。在先后耗时近4个小时后,大堤上重约16吨,总量逾800的砂石袋惊人地出现在了武山湖旁。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也许多数人会认为他们是解放军战士,但略显稚嫩的脸庞、眼镜透出的书生气质会让人察觉,他们是大学生。

  带队老师赵洪武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他们是来自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员(以下简称"青马工程")。7月9日,在团省委的紧急动员下,共计84名学员迅速投身到防汛抗灾的工作中,这十位小伙就是其中的一支分队。

  从7月9日到13日的5天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青马工程"的学员正在搬运砂石袋。 湖北团省委供图

  做些实事 自己感觉更开心

  7月12日,在武穴市东沙湖村,记者又看到了这十位小伙。连日来在基层的防汛救灾工作,让他们的皮肤更加黝黑。

  作为队里唯一一名第二期"青马工程"的学员,杨小航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支小分队的队长。在众多第三期"青马工程"师弟们面前,他显得沉稳不少。

  虽然队里的学员是来自武汉不同的高校的学生,但这几日大家一起同吃同住的经历让彼此迅速地拧成一股绳。

  每天早上6点,大家统一吃早餐。7点根据最新的工作部署,赶赴前线进行巡堤、救灾物资发放、安置点保洁清理等工作。一直到晚上7点,在完成最后一班巡堤任务后,回驻地休息。

  杨小航告诉记者,"白天的劳动很辛苦,很多人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而他自己要在大家都入睡后和带队的老师交流一下大家的精神状态。

  去年8月,杨小航在入选第二期"青马工程"后前往基层乡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        相比起那次的实践,这次实践让他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他表示,去年基层的实践主要是观摩学习的过程,而这一次能够实实在在得为当地的群众做一些实事,自己感觉更开心。

  服务百姓 没有违背初心

  同样作为"青马工程"的向泽南也向记者表示,"军训是流汗,在这里也是流汗,但在这里是为百姓留的,所以感情是不一样的。"

  他告诉记者,来自武汉轻工大学的他虽然没有选择享受悠闲的校园时光,没有选择和寝室的哥们儿一起玩玩电脑游戏,也没有选择做一名忠于手机的"低头族"。每当回想起当初选择"青马工程",选择吃苦受累,他依旧还是无怨无悔。尤其是这几天来参加防汛救灾,能够服务更多百姓,让他觉得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

  据了解,向泽南的家在黄梅县,距离他们所在的武穴市车程不过半小时。在这次连续强降雨过程中,黄梅县受灾也很严重,但向泽南从来没有提出要回家看看。

  不仅如此,就连他来武穴防汛抗灾的事情,他也从未和家人提起。他向记者解释道,虽然从黄梅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得知,自己家乡受灾也挺严重,但他相信那里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志愿者和群众在组织的安排下进行抢救和自救,"我现在是小分队的一员,因此组织安排到哪里我就到哪儿。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 邮编:414000 传真:0730-8640916
Copyright @ 2011 湖南理工学院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