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级精神  >>  正文  

纪念普通战士雷锋 老将军与青年学生的特殊接力

更新时间:2016-08-30

  雷锋生前战友、原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卢冠琼 张炎良)“雷锋是一个普通青年,也是一个普通战士。他所想、所说、所做的,跟我们青年一代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雷锋做得更好一些。”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雷锋因公殉职。雷锋不是完美无缺的“神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榜样,一生短暂但不平凡的他也是一个有着真情实感的普通青年。在雷锋牺牲54周年前夕,其生前战友、原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追忆青年雷锋,记者还了解到,在雷锋牺牲后的五十多年间,以年逾古稀的冷宽为代表的“雷锋人”与青年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永无终点的特殊接力: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到抚顺当兵。“上面首长动员我们要当‘五好战士’,不说‘五好’了,就是七好八好我们都能当得上!”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个子不高、长相清秀的雷锋正代表入伍新兵讲话。凛冽的寒风不时把他的讲稿刮起,他索性把讲稿揣进裤兜,即兴发言。在场的官兵们哄堂大笑,掌声同时响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军开展了“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技术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的五好战士运动。雷锋刚入伍,对这个情况还不了解。 

  56年过去了,冷宽对雷锋入伍第一天的情形依然记忆清晰。这名年轻士兵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雷锋早入伍三年的冷宽时任雷锋所在团见习参谋。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工作与雷锋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信鼓励“郭明义爱心团队”,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冷宽眼中,“生活上非常阳光,事业上非常成功”的雷锋,有着短暂但“向上向善”的一生。 

  彼时,雷锋外出执行运输任务,就在团里的机关食堂吃饭,冷宽时常遇到他。他发现雷锋确实与众不同:别人吃完饭,把碗筷放在一边就走了。可雷锋每次都会和炊事员一起收拾碗筷,把食堂打扫干净,然后躲进驾驶室内看书。有一次,冷宽忍不住问起雷锋:“为什么中午不休息一下?”带着朴实的笑容,雷锋回答他,“我都习惯了,得抓紧时间学习学习。” 

  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青年雷锋对共产党有着特殊情感。从旧社会的苦难深渊中被拯救出来,分了地,上了学,后来当了全县第一个拖拉机手,而后当了工人、解放军战士,直到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将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恩之情,上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雷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4年清明节前夕,上级决定将雷锋墓从抚顺葛布街公墓迁至望花区公园。“原本十七八里地的路程,车却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带着雷锋班战士一起抬棺迁葬,站在灵柩车上,望不到头的送葬人群令冷宽记忆深刻。老人扎着白围巾,年轻人戴着黑纱,跟着灵车缓缓前行。26岁的冷宽眼角湿润,在心里问自己,“什么人才能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 

  从见习参谋到海军中将,冷宽多年来坚持领导组织部队学雷锋。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不敢帮扶等一系列热点让老将军格外忧心。“作为雷锋生前的战友,我们有责任做点什么。”2011年12月18日,雷锋诞辰71周年时,冷宽和一批雷锋战友倡议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雷锋组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筹委会由12人发起,有当年培养过雷锋的领导,有雷锋生前战友,有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有全国宣传雷锋的知名人士,有多年在领导岗位组织学习宣传雷锋活动的退休老领导。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学习组织还成立了专门网站——“雷锋网”。冷宽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办展览、做报告、出书、办网站、搞社会公益事业学雷锋”,活动面向整个社会,但更主要的是面向青少年。 

  冷宽介绍,“尽管组织发起活动的是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但是网站更新等重要任务,都是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在做。每天更新内容,传承这项事业。” “此外,现在全国有将近60所雷锋学校,雷锋车队多数也由年轻人组成。” 

  网络中质疑、诬蔑雷锋等先进典型的声音若隐若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会不会对“雷锋们”变得陌生?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入侵,在冷宽看来,新时期传扬雷锋精神变得更加重要且迫切。“争当雷锋精神的种子”,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染白霜的老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计回报地付出,传承不能断代! 

  雷锋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普通的他将日常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冷宽认为,这个社会需要更多“普通生活中的正能量”,需要“向上向善的力量”。诚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雷锋、郭明义等英模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网: 作为战友,您与雷锋一起工作和生活了近两年八个月,在您眼里,他与其他普通青年的区别在哪里? 

  冷宽:雷锋是一个普通青年,也是一个普通战士。他所想、所说、所做的,跟我们青年一代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雷锋做得更好一些。 

  雷锋我们经常接触,我在机关工作。雷锋出车,经常中午在我们机关就餐。比如那时候我们一起吃中午饭,一般人吃完饭把碗筷往那一放就走了,而雷锋就是不一样,他非要和炊事员一块儿把碗筷洗刷干净,把地上收拾干净才走。离开以后他中午不午休,一个人在汽车的驾驶室里学习看书。 

  因为经常看到这样,有时候我就问他,雷锋啊,为什么中午不休息一下?雷锋说,我都习惯了,得抓紧时间学习学习。 

  他也很普通,跟我们一样去吃饭,不同的是人家走了,他却留下来收拾碗筷,同样都是青年,我们做不到的,雷锋做到了。 

  雷锋所做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平凡的事,都是我们身边的具体事情,但是他做得最好。平凡中遇到伟大,所以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全国人民学习的一座道德丰碑。 

  中国青年网: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4年,雷锋墓被迁至望花区公园。据悉,您当时参加了抬棺迁葬仪式。现场情景您是否还记得? 

  冷宽: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是仍然记忆犹新。 

  雷锋因公殉职后,第一次安葬在抚顺市葛布街公墓里。到1964年,抚顺市政府考虑把雷锋墓迁移到雷锋生前曾工作的地点。原来叫望花公园,现在改叫雷锋公园。 

  当时,我和雷锋班的6名战士,一起参加移墓。清明节那天,我们到葛布街之后,棺木从墓穴里抬出来了。我们7个抬着棺木到车上,一直给他护灵。当时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从葛布街公墓迁到新的望花公园,只有十七八里地,这样短的路程,但是汽车走了两个多小时。汽车完全是跟着人群的速度在行进。当时,送葬的人非常多。我站在灵车上,往后面一看,送葬的人群看不到头。老人扎着白围巾,年轻人戴着黑纱,自动地给雷锋送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大家没有言语。当时在车上我就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人民这样的爱戴?我觉得,只有爱人民的人,只有把人民装在心里的人,才能得到人民这样的爱戴。 

  十几里路整整走了两个小时,到了公园以后,搞安葬仪式的时候,由于送葬的人太多,花圈公园里摆不下。最后花圈从公园里一直摆到南边门口,顺着门口两边大街摆。参加仪式的人太多了,没办法,只能从各界选代表参加。 

  中国青年网:雷锋生前所在班级“雷锋班”正式命名后,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来。当时信件里主要有什么样的内容?  

  冷宽:雷锋班是1963年1月7日由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光荣称号。命名以后,(原)沈阳军区开了一个命名大会,在全国又掀起了一场学习雷锋的热潮。全国人民纷纷给雷锋班写信,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来信最多。 

  当时组织上派我每天接收各地给雷锋班的来信,整理、登记、分类。包括物品管理,例如,少先队寄来的红领巾、青年寄来的团徽,以及松子、葵花籽等各种种子(表达“愿把雷锋精神作为种子,更好地学习、传播”之意,寓意雷锋精神的永恒)。还有一些盲人用盲文写信,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得找人翻译。这些信件开始越来越多,最多时一天能接收几百份信件,信里主要是全国人民表达对雷锋爱戴的心情,另外对雷锋班提出希望和建议,希望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 

  我们每周要选择几封最有代表性的信件,在雷锋班的班务会上,共同来学习信件的内容。 

  中国青年网:第88个建军节来临时,中国青年网记者曾到抚顺“雷锋班”做采访,发现战士们与各地群众至今仍保持着书信往来的传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冷宽:雷锋班从命名到现在班长换了第25任,雷锋班的战士一代一代地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现在雷锋班通过各种形式和全国人民保持着密切联系,特别是雷锋班的班长、战士成为很多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传承雷锋精神。特别在新时期,用雷锋精神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就是雷锋精神的种子。 


 中国青年网:刚跟雷锋接触的时候,您是见习参谋,现在您是海军中将。在学习雷锋50多年的过程中您做了无数场报告,报告所讲述的内容有什么样的变化? 

  冷宽:应该说学雷锋的50多年,也是我们对雷锋精神内涵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 所以我们宣传雷锋精神也是与时俱进,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讲雷锋的故事,现在主要是讲雷锋精神。雷锋故事是体现雷锋具体的言行,但雷锋精神不仅仅是雷锋个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随后,从讲雷锋精神到怎么样传承雷锋精神,新时期更重要的是讲雷锋精神的时代性,讲传承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我们在新时期怎么样用雷锋精神来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传承。 

  此外,从讲雷锋精神到讲雷锋文化。雷锋精神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质。 

  中国青年网:当网络上出现“雷锋事迹是假的”传言时,您的反应是什么?尽管有当事人出来澄清雷锋“部分照片摆拍”的缘由和真相,但对于雷锋的质疑、污蔑依旧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您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冷宽:在网上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帖子,多数人是对雷锋不够了解,少数人是别有用心的。对雷锋的看法涉及到我们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斗争,西方的敌对势力就是利用搞历史虚无主义的办法来诋毁我们的先进典型。 

  把我们党树立的典型、标杆都灭掉,最后来灭你这个党,灭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它是一场意识形态斗争。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定要和它进行斗争,传播正能量,把雷锋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那样,我们要有责任担当,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这种现象是斗争当中必然遇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责任担当,在这种现象面前要更好地传播弘扬雷锋精神,尽到每个人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习主席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中国青年网:捍卫雷锋等英模形象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有什么深层关系? 

  冷宽: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我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雷锋精神完全是一致的,文化自信是多方面的,我刚才讲雷锋精神已经从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一种文化,即雷锋文化,弘扬雷锋文化实际上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以弘扬雷锋文化作为引领,更好地提高文化自觉、政治自觉,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切实实建立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全民族的一种事业去做。弘扬雷锋文化会助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两者是一致的。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 邮编:414000 传真:0730-8640916
Copyright @ 2011 湖南理工学院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